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學系 陳仰均
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社區大學就是最好的體現。成人學習者在離開正規教育體系後,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學習。成人教育學之父馬爾科姆•諾爾斯(Malcom knowles)提出成人學習者通常具有較強的自我概念,他們認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學,能夠自主地控制和指導自己的學習,他們希望透過學習,來實現個人或工作的發展目標。
從來社區大學進行課程報名的學員裡就可以觀察到多數是基於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課程,不像在正規教育的學校會受到成績或家人期望的影響而學習,屬於自我導向為主的學習。且成人學習者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將成為他們學習的重要資源。成人學習者將自己的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相互連結,以更適切地理解和應用新的知識。在社區大學課程中可以觀察到多數學習者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有的還在工作,有的已經退休,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每個人吸收與運用的方式都各不相同。
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取向通常以「問題為中心」,他們更關心學習的實際應用,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獲取。他們大多數希望學習的內容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有實際的幫助。可以觀察到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較多都以實用為主,例如木工、布藝、語言、舞蹈等課程,相較於國中小以知識為主的科目,這些課程更貼近成人學習者的需求。此外,成人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參與動機,他們受到內在動機的影響,像是成就感或生活上的需求,而不僅僅是因為外在動機的影響,例如獎勵或懲罰,才進行學習,因此,了解他們的動機對於成人能否持續學習至關重要。
康德提出「理論沒有實務是空的,實務沒有理論是盲的。」所以我們除了要學習理論之外,同時也需要實際去應用,否則這些理論皆是空想。同樣地,光只有實務而沒有理論支持可能也會找不到方向,導致徒勞無功的問題發生,社區大學的設置就是一個很好應用與實踐這些理論的場所。社區是指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人們,這些人通常擁有相似的歷史、文化背景;並且會受到相同的利害影響。教育學者林振春認為「社區學習以整體社區為層次,讓社區做為學習的資源,並將社區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核心內容,將成人學習的成果帶動社區的發展。」因此社區學習也是成人學習與應用的重要途徑之一。
以基隆社區大學為例,因其附近具有礦業發展的路徑及歷史遺跡,便將這些路徑及歷史文化知識做為社區教育的一環,提升民眾對於在地文化的認識,同時共享社區特色文化與發展歷程,從而對社區產生歸屬感,凝聚在地社區意識。社區大學除了開設課程做為成人學習的場所以外,也舉辦春秋季的成果展,提供一個讓成人學習者可以展現出學習成果及表演的平台,除了提升民眾對於社大課程的認識與興趣,同時也提升成人學習者持續學習的動機。
社區大學的社團是其組成重要的一部分,例如113年度由基隆社大舉辦的社區大學全國發展會議,校內的志工社就提供許多的幫助,志工們在接待組、服務台、舞台組等各個地方進行協助,同時邀請月琴班來進行開幕表演,途中的DIY活動也請銀髮藝術樂活社的成員來協助教學,隔天安排的導覽活動,也是由旅讀基隆導覽社與雞籠學社一起協助舉辦。社團除了協助社區大學辦理活動外,同時在公益的部分也積極做出貢獻,例如有機休閒農藝社的成員將自己耕種的蔬果捐助給附近的弱勢家庭,也將義賣所得捐贈給基金會幫助植物人,他們也協助照顧學校的環境與植物;口琴社除了配合社大進行表演外,也常常進行公益演出,像是為植物人患者演奏,並且在疫情期間也沒有中斷演出,而是採用線上的方式進行演奏。社區大學透過社團與班級的經營,不僅提供個人的學習的機會,也能成為居民組織地方社群的途徑,讓成人學習者能夠學習組織的運作方式與提升社區意識的凝結,還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共同推動公益活動的發展,擴大社區整體的營造效益。
邁入社大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我已經對社區大學的工作有更深刻的體會,與在學校中所學的內容相比,社區教育的形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進。例如,一些線上課程的開設是受疫情影響的結果,然而這些課程卻因其靈活性與便利性而獲得廣泛認可,並得以延續下去。除了教育型態的轉變,現在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導向也與我在學校所學不同,例如,新住民多國語專業導覽解說培力課程的開設,我在學校所接受的知識,對新住民的教育仍處於識字教育或是適應在地文化等課程,然而隨著時代推進新住民的學習導向也漸漸轉為職能方面,如果沒有實際到社大實習,這些是無法只依靠在學校學習而獲得的知識。
我在社區大學的工作除了涉及知識層面的學習外,還包含了豐富的實務經驗,首先是培訓與教學活動參與,我參加了華山基金會與銀髮藝術樂活社的培訓課程,老師通過製作手工藝品,引導長輩們澄清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並活化腦力與手部肌肉,讓學員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加深對課程的印象。並參與養蜂工作坊,學習紫草膏的製作方法,老師協助學員設計活動流程與學習單,並讓學員進行發表和反饋,這使我對如何引導學員進行實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到意外。原本以為社大開設課程主要關注的是技能提升與應用,然而老師除了教導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讓學員掌握設計課程的方法,是我在學校沒有學過的教學技巧。
除了參與教學活動,還了解社區大學的課程設計、報名流程,透過每次協助來基隆社大參訪的其他學校及單位,也更加熟悉校園的歷史與地理文化。同時參與了暖暖親水季的活動擺攤,這不僅讓我體驗到社區活動的多樣性,也讓我更深入了解社大推廣課程的方式。在實習期間,我學習如何處理行政相關業務,包括協助製作問卷表單、進行美編設計、文書處理以及校園內的維護工作等,我瞭解了每個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都有需要去注意的細節,學會處理這些環節才能夠更有效的執行工作的安排和管理。
另外我很幸運的可以參與到基隆社大所舉辦的活動與會議,例如,協助基隆社大舉辦全國發展會議,從一開始的籌備就需要考慮到各種細節,從流程、場地、人力到餐點的準備,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討論與統籌。透過這次經歷,我了解到流程設計和協調人員的困難,更深刻理解到團隊合作在大型活動中至關重要,也親眼見證了社區大學如何透過這類活動推動全國性發展議題,為各地社大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我也參與到社大春季班的成果展,在這次展覽中,社團的演出和學員們的作品展示都非常精彩,讓我真切感受到社區大學在推動學習和實踐上的成果,這次經歷也讓我意識到,成果展不僅是展示學習成果的舞台,同時也是一個激勵學員持續學習和提升自我的機會,看到學員們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與作品,並獲得觀眾的肯定,這也進一步讓我理解了社區教育的價值所在。
這段期間內我也積極參與了社大的日常運作,包括準備防颱工作、清理黃蠟石館屋頂堵塞的淤泥、協助校園整理等,這些工作不僅豐富了實務經驗,也觀察到社大營運的真實面貌,促使我反思學校教育與實務應用之間的差異。在學校,學習的內容相對固定,有明確的課程安排和學習目標;而在社大實習,工作內容非常多樣化,從行政工作到舉辦活動,每天的任務都不相同,需要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且在學校學習通常是以個人為主,雖然有小組作業,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個體學習,然而在社大的實習中團隊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常常需要進行協作才能確保工作順利進行,所以也需要具備溝通與社交的能力。藉由這段實習經驗不僅讓我學習到了具體的工作技能,還讓我更加了解社區大學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與推動社會教育的理念。透過這些實務經驗,我對社大的運作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並體會到社大在連結社區、推動文化教育上的深遠影響。